中文
English

剑麻纳米纤维素的制备方法

2023-02-09

纳米纤维素可以按其制备方法来进行分类,不同制备方法的命名也不同,同时其形貌和性能因所用的制备方法的不同而不同。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有化学方法(酸水解法,酶水解法)、物理方法(高压均化法,球磨法,高速搅拌法等)、化学+物理法(TEMPO-氧化法)。每种制备方法都存在优点或缺点,下面就来具体分析一下他们的优缺点,及其商业化应用的解决办法。重点关注所制备纳米纤维素的形貌、表面电荷、耗能、产率等涉及其应用领域的问题。

1硫酸水解法

所制备的纳米纤维素称为纤维素纳米晶须,英文名为CNWCNCNCC。其直径因来源不同而不同如剑麻纤维素纳米晶须的平均直径为9 nm,平均长度为170 nm,而用细菌纤维素制备的直径约为几十纳米,远大于其他来源的纤维素纳米晶须。其制备过程依据的是酸对纤维素非晶区部分的选择性的水解,留下纤维素的晶区部分结构,得到的晶须状纳米材料。其中,酸能够对纤维素的非晶区进行选择性的水解是因为,非晶区结构松散,酸溶液易于进入这个区域;而纤维素的晶区,其结构致密,纤维素分子链间形成规整的排列和氢键的相互作用,导致一般浓度的酸溶液无法进入其内部,无法将其晶区切断。所以,通过酸水解法制备的CNWCNC在结构上有极高的结晶度,在形貌上保留了其原料纤维素的晶区部分的结构。同时,由于其晶区结晶度极高,纤维素链间高度的取向和规整,分子链间形成极其多的氢键作用,所以CNWCNC具有非常优异的力学性能,是理想的增强材料。

但其也存在以下缺点,一是其制备的产率低,二是干燥后再分散困难,三是其在疏水性聚合物中的分散性非常差。这几个问题制约了纤维素纳米晶须的发展。关于纤维素纳米晶须产率,在现有的文献报道中,用酸水解法制备的产率也不超过40%。例如, Brito[73]等通过65 wt%硫酸来水解制备纤维素纳米晶须产率最高为30%。关于干燥后再分散问题,纤维素分子链上存在多个羟基,其分子间极易形成氢键的相互作用。同时,CNW在水中时成液晶排列,干燥后其更加紧密的排列到一起,加剧了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所以,现在的纳米纤维素都是分散在水溶液中的,购买也只能是7-10 wt%左右的分散液的形式。纳米粉体的分散问题在增强聚合物中是举足轻重的,处理与基体材料间的界面相互作用,对改性增强的性能有非常大的影响。要解决分散的问题,当然首选的方法就是通过对其表面进行改性。Dufresne[56]等研究了改性的苎麻纤维素纳米晶须来增强聚乙烯。他们先通过将不同脂肪链长的酰氯与纤维素纳米晶须反应,然后将其与聚乙烯进行挤出共混。研究结果表明,将纤维素纳米晶须进行改性后,其在聚乙烯中的分散性得到改散。同时,与未改性的纤维素纳米晶须增强复合材料相比,改性后的复合材料的断裂伸长率得到大幅的提高。

2机械法

将植物纤维经过盘磨、高压均值等机械处理得到的直径为几十纳米至几百纳米、长度为数微米的微纤化纤维素,英文名命名为MFCNFC。机械法制备纳米纤维素的原理为同机械剪切的作用,使天然植物纤维裂解为纳米纤维。机械法制备的优点为工艺简单、不产生有机污染物(如酸、碱、有机溶剂等)。但其缺点也很明显,其制备过程耗能高,生产的纳米纤维直径大,表面不带强亲水性基团等。机械法制备的纳米纤维素有望应用于造纸增强剂、锂电池隔膜等材料方面。

3化学+机械法

先将天然纤维素改性,在其微原纤表面接枝上功能性基团。然后将改性后的纳米纤维素在机械剪切的处理下进行解离和破碎得到纳米纤维素。通常,这种方法制备的到的纳米纤维素被命名为纤维素纳米纤维,英文名为CNF。这种方法制备的纳米纤维素的直径在4 nm左右,长度能达到微米级别。通常所用的改性剂有TEMPO、氯乙酸钠、有机酰氯化合物。这种制备方法具有耗能低、设备要求低、适合大规模生产、产品质量稳定、均一性好。但其也存在许多缺点,如产生有机污染、产生化学废品。
参考文献
[56] Junior de Menezes A, Siqueira G, Curvelo AAS, et al. Extrus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functionalized cellulose whiskers reinforced polyethylene nanocomposites[J]. Polymer, 2009,50(19): 4552-4563.
[73] Brito BSL, Pereira FV, Putaux JL, et al. Preparation, morphology and structure of cellulose nanocrystals from bamboo fibers[J]. Cellulose, 2012,19(5): 1527-1536.


阅读210
分享
写评论...